close

【明報專訊】上月初,報章報道一名男嬰吃了家人煮製的莧菜粥後,全身皮膚變成藍色,患上俗稱藍血症的「正鐵血紅蛋白血症」,致使氧分子不能送到全身。之前亦有1人因吃菜而患上同一病症。致病原因其實是蔬菜中的硝酸鹽(Nitrate)。蔬菜中的硝酸鹽各有不同,當中菠菜和白菜等種類含量較高。但只需經一些慣常的清洗、儲存及烹煮方法,就能大大減少硝酸鹽的攝取分量,故此毋須因而不吃蔬菜。

「正鐵血紅蛋白血症」(Methaemoglobinemia或Methemoglobinemia)是一種會令紅血球失去帶氧功能的疾病,病徵包括呼吸困難,患者皮膚會呈紫藍色。

至於引發此症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,可以在蔬菜、食水、空氣及罐頭加工肉品中找到,但最主要的攝取途徑,還是蔬菜。

注意﹕菠菜白菜芹菜椰菜

據綠田園基金網頁指出,人體攝取的硝酸鹽,八至九成來自蔬菜,其中部分蔬菜品種的硝酸鹽含量特別高。該基金引述內地學者調查指出,菠菜、小白菜、大白菜、芹菜及椰菜,都含較高的硝酸鹽;而基金在本港所作的小型抽查結果亦顯示,菠菜、白菜、莧菜及通菜的硝酸鹽超標(逾3000ppm),連有機白菜及有機菜心也不另外。

除了關乎品種之外,以下因素也會令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上升,包括秋冬收成、連續雨天下收割、溫室種植以及使用過量氮肥等,而幼嫩的蔬菜(如白菜仔)硝酸鹽含量亦較成熟蔬菜為高。

若然如是,豈不要戒吃菠菜、白菜及莧菜等蔬菜?甚至連雨天和秋冬時分也不要吃菜?非也。

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科學主任邱頌韻表示,做足以下各點,就能大大減少從蔬菜攝取硝酸鹽的分量﹕

一、清洗及浸泡

同時去除農藥,一舉兩得。

二、水煮

研究指出,水煮可去除八成硝酸鹽,加上華人甚少生吃蔬菜,故亦可減少攝取硝酸鹽。此外,切開的蔬菜應盡快烹煮,尤其是為嬰兒與幼童所準備的菜式,以免蔬菜內的酵素把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——亞硝酸鹽攝取過量,同樣會引起藍血症。

三、雪藏

存放在室溫下的蔬菜,內含的硝酸鹽會轉化為亞硝酸鹽。所以,若不是立即清洗及烹煮的蔬菜,宜儲存在雪櫃,可減慢硝酸鹽的轉化速度。

可能因為大家每天都能做到以上各點,做到安全吃菜,所以醫院管理局中毒諮詢中心自2005年中成立以來,只接獲2宗因進食蔬菜而患藍血症的報告。

吃不同蔬果分散風險

此外,營養師經常強調,需進食不同種類的蔬果,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素;邱頌韻稱,在食物安全的角度也一樣,因可收「分散風險」之效。

且歐洲食物安全局(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)本年中指出,蔬果的益處,遠大於當中硝酸鹽為身體帶來的潛在風險,而每天吃400克不同種類的蔬果,並不會過量攝取硝酸鹽。

文﹕姜素婷

編輯:楊晴

http://www.mingpaohealth.com/cfm/feature3.cfm?File=20080818/hefe/vna1.txt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CKlattice 的頭像
CKlattice

記錄生活軌跡

CKlatt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